联系方式

地址:东华门大街一号(孔府内)
电话:0537-4712183
传真:0537-4412757
邮箱:qfwwsd@163.com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物鉴赏文物鉴赏
东江考古出土的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珍贵文物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时间:2016-03-08  点击数:

QQ截图20160308192046.png

1978年至1980年,我负责湖南省东江水电站工程水库淹没区考古发掘工作,历时二年三个月,发掘西周春秋至宋元十多个朝代的古墓528座,以及遗址、窑址等,出土文物13000多件,其中有不少珍贵文物,是继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后,湖南又一次大规模的很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现择选一些此次发掘出土的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介绍如下。

西周春秋文物

在旧市一座高出地表20多米的马背形小山上,发掘西周至春秋墓47座,出土文物119件,有青铜器、玉器、水晶、陶器、石器等。

青铜器64件,以兵器为主,其次是容器和工具等。

青铜鼎两件,一件M276出土,为竖耳、侈口、圜底、袋腹,最大腹径在下部,三高足,上部略粗,近似蹄足,内半空,下部较细,圆柱形,实足,为柱足向蹄足之过渡。足部、口沿和腹部,有由上至下的凸棱,当是合范之处,腹部满布纹饰,上下饰曲折纹,中间以涡纹与变形纹相间为主纹;竖耳饰变形夔纹和蛇纹(图一),另一件M351出土,竖耳,口沿平外折,腹部微鼓,略成袋形,扁圆形柱足。腹饰云雷纹、曲折纹(图二)。

圆涡纹是商代纹饰,但延续的时间很长,一直到汉代都有,夔纹盛行于商西周初年,也延续到战国,但以圆涡纹与夔纹相间作纹饰的则主要在商和西周,春秋战国罕见。我们查阅了千多件先秦时期的青铜纹饰,其中发现以圆涡纹与夔纹相间为纹饰的,有三十多件,全部是商和西周时期的,云雷纹虽然春秋战国仍然沿用,但它盛行于商和西周时期。但是,无论是圆涡纹,夔纹还是云雷纹,它们都是中原和西周常见的青铜器纹饰。不过两件青铜鼎又都有曲折纹,这是中原商周青铜器所没有的纹饰,这种曲折纹却是长江以南至沿海各省出土的印纹硬陶器上的主要纹饰,而这种以几何印纹硬陶为特征的文化,乃是古代越人的文化,因此,这两件青铜鼎应是古越人铸造的。另外,M276铜鼎的两个竖耳均铸有蛇纹,这种蛇纹作S形,这也是中原商周青铜器所没有的。西汉刘安的《淮南子》记载,尧使羿“断修蛇于洞庭”。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认为“修蛇是用来称呼三苗的。”而当时,三苗确实在湖南。《史记·吴起列传》说:“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学术界许多学者认为“越族是三苗集团中的一支。”又如越族有文身之俗,即在自己的肉体上刺上蛇纹。汉代许慎《说文》:“闽,东南越,蛇种。”M276铜鼎竖耳上的蛇纹,与越人文身的蛇纹相似,所以,这件青铜器虽然深受中原商周文化的影响,但毕竟还是越族自己的东西。

这两件青铜器浇铸精良,纹饰繁褥,线条流畅,非常精美,尤其珍贵的,一器兼有百越和中原两种不同的装饰纹样,是商周时期罕见的青铜器,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一些学术著作中常常提到它们。1985年,M276的青铜器作为中国珍贵文物,在日本举办的《中国湖南出土文物展览》展出,受到广大参观者的赞赏!

剑六件,体扁平,细长似柳叶,无格,扁茎上有小圆孔,可以安柄(图三,1、2、3)。

戈一件,锋呈三角形,直援,中胡三穿(图三,4)。

矛四件,叶狭长,有圆筒形矛镦(图三,5)。箭镞二十八件,双翼形,形似燕尾,近似中原商周箭镞风格,但有的镞呈六棱形,又与中原商周同镞不同(图四)。

青铜工具十三件,有斧、锛、削、鉞等(图五)。

铜鉞二件,刃两端往上翘起,端长方形,形制与1955年江苏太湖良渚文化遗址的石鉞以及广东清远春秋早期墓的铜鉞相同,这种石鉞和铜鉞,中原地区罕见,而长江以南的湖南、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百越之地多有出土。目前学术界广为流行的说法:越族为什么叫越,是因为古越人善于使用一种名“戊”的生产工具而得名。

陶器二件。纺轮一件算珠形;一件,盘口,短柄,喇叭圈足。

器四十四件,其中玉二十四件,有青玉和白玉两种;水晶二十件,晶莹透明,是商周以来定型化礼仪用器,说明这里的越人,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

战国文物

在旧市发掘战国墓八十座,分两个墓区,曹龙山七十座,送塘七座(图六)。出土文物四百七十八件,品种有铜器、陶器、铁器、玻璃器、玉器和石器等。

在这批随葬品中,兵器和玻璃器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

兵器八十四件,半数以上的墓出土了兵器,数量之多,反映了这一地区战国时期战争频发,争夺激烈,仿佛二千多年前的刀光剑影,战争风云又出现在我们面前;资兴是楚国南方的军事重镇,地居南岭之北,史称为“楚越之关”,有重兵镇守。

墓中剑和矛最多,剑三十三件,矛三十件,基本上是配套出现的。勾兵用的戈较少,只有十六件。从墓中戈的残痕看,长度在132厘米至170厘米之间,与中原地区战国墓的戈长300多厘米以上相比,要短很多,说明墓中的戈,不是“车戈”,而是“徒戈”。这是因为资兴是山区,无法进行车战。

兵器中,以剑最精美,它们铸造精良,工艺精绝,虽经二千多年,仍然保存完好,锋刃犀利(图七)。M249出土的剑,剑格用绿松石嵌成兽面花纹,非常美观。M363的两色复合剑,脊和刃颜色不同,这是因为脊和刃的合金比例不同造成的,剑脊含铜较多,可以使脊增加韧性,不易折断,剑刃含锡较多,硬度大,可以使剑锋利无比。但不同合金比例在同一剑体上是怎样铸成的呢?专家们研究的结果,认为是采取了非常先进的复合金属工艺,即剑是分两次铸造,先铸剑脊,然后再铸剑刃。这种工艺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直至近代才使用,比中国晚了二千年。

玻璃壁19件(图八)其中谷纹壁16件,云纹壁3件,多数为乳白色,少数黄色、绿色。对其中两件玻璃壁,应用激光光谱分析,结果是:

QQ截图20160308192401.png

分析结果表明,玻璃壁的化学组成为铅钡玻璃(Pbo-Bao-Sio2)。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玻璃学术讨论会上,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研究古玻璃的专家认为,中国在公元前二、三世纪制造的这种铅钡玻璃(Pbo-Bao-Sio2),是古代世界独一无二的玻璃,因为它的化学组成是独特的,“19世纪以前在世界有其它地方,完全不知道这类组成。”(R.H.BrillS.S.C.TongD.Donrenwend:《一批早期中国玻璃的化学分析》,《1984年北京国际玻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27页)。

玻璃珠三件,两件深蓝色,一件翠绿色,均有小穿孔。纹饰为蓝白两色相间的蜻蜓眼式图案。直径分别为1.3厘米,1.8厘米,2.4厘米(图九)。

八十座墓有十九座出土玻璃壁,说明当地四户中就有一户有玻璃壁,像这样一处二千年前的古墓葬如此密集出土玻璃器的情况,在中国考古史上是没有过的。李砚祖、张孟常《工艺美术欣赏》一书说:古代的“玻璃壁往往贵重如玉。”但资兴旧市战国墓,拥有玻璃壁的主人,并不是高级贵族,多是平民百姓,说明这里的玻璃壁不贵,这里可能是生产玻璃壁的地方,所以便宜。鲁迅说:“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翏菜’;福建野生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资兴生产的玻璃壁到千里之外的北方,就特别珍贵,比玉还要贵重!

有专家指出,资兴及邻近的郴县、桂阳等地,有丰富的重晶石(Bao2),铅矿和二氧化矽(Sio2)等制造铅钡玻璃(Pbo-Bao-Sio2)的主要原料,这里应有制造玻璃壁的作坊。

资兴战国为楚地。从全国玻璃壁出土的情况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出土于楚地。《战国策·楚策》记载:“楚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这里记载的夜光璧,就是指的玻璃璧。中国古代的玻璃壁是不透明的或半透明的,外形像玉,但比玉有更加明亮的光辉。《汉书·西域传》注:“琉璃色泽光润,踰于众玉。”“琉璃”是中国古代对玻璃的称呼。《西京杂记》卷二记载:“汉武帝时……白光琉璃鞍,鞍在暗室中,常照十余丈,如昼日。”所以,古人常常给玻璃壁冠以“夜光”之名,即当时所谓“夜光之琉璃”。如汉代杨子云《羽猎赋》:“方椎夜光之琉璃。”所谓“夜光之琉璃”,一般是指的玻璃壁。班固《西都赋》说昭阳殿“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正焉。”“火齐”是指玻璃珠,“悬黎”,“黎”与“璃”同音,是指悬挂的琉璃壁,所以说“夜光在焉”。由于当时楚国非常害怕强大的秦国。于是“楚献鸡骇之犀,夜光之璧于秦王”。将楚国的特产——一批秦国所没有的,比玉还要珍贵的玻璃璧(夜光之璧)献给秦王,以求友好。玻璃璧虽然比玉还要珍贵,却没有能够打动秦王的心,楚国还是被秦国所灭亡。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己不会制造玻璃,如德国学者Neumann认为,中国古代出土玻璃是从埃及传入的。(B.NeumannAntikeGlaser,II.ZeitschriftAngewandteChemie,Bd.40,NO.40,S.363,1927.)。俄国学者apmakobckhh则认为“古代中国不存在专门制造玻璃的技术和作坊,和陶瓷相联的釉料是可能的”。(1987年北京国际玻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页1986年。)

1979年,我们考古队发掘资兴旧布战国墓出土的玻璃器,向世界证明,二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专门制造玻璃的技术和作坊。生产了古代世界独一无二的精美的铅钡玻璃(Pbo-Bao-Sio2)。

青铜鼎四十二件,出于四十座墓,有三种不同型式。

I式,敛口,附耳,腹微鼓,平底,扁腿有棱外,口沿外有凸棱一周,朴素无纹(图十,1)。

Ⅱ式,有盖,盖上有简化纹和同向斜纹纹相间,组成数圈纹饰带,耳上亦有简化的虺纹(图十,2)器形除附耳与I式稍有不同外,其余与I式相同。Ⅲ式,扁盖,有环钮,圆底,短蹄腿,口沿下和腹部有凸棱一周(图十,3)。

I、Ⅱ式鼎,扁腿瘦高,有棱,具有越式鼎的典型特点,


Ⅲ式鼎器形,矮胖,短蹄腿,为楚式鼎。

铜镜十一件:

四山镜,二件。三弦钮,方形钮座,羽状纹地,上饰四山主纹(图十一,1)。

四叶纹镜三件。羽状纹地,上饰四蟠桃叶(图十一,2)。

八叶四花镜一件。四叶纹钮座,羽状纹地,四朵水仙花为主纹(图十一,3)。

杯纹镜一件,又称菱纹镜,已残,主纹是杯纹,一个大菱纹的两边,配上半边小菱形,形似耳杯,汉代刘熙《释名》:“有杯文,形似杯也。”这种杯纹在汉代很流行,除铜镜之外,丝绸上也多有(图十一,6)。

龙纹镜四件。桥形钮一件,三弦钮三件,圆涡纹地纹上,饰三蟠龙作主纹(图十一,4)。

龙纹杯纹组合镜一件,三弦钮,以三龙三杯纹相交组合为主纹(图十一,5)。

青铜工具有斧、锛、削、刮刀、筒形器等(图十二)。

此外还有铜带钩和铜勺等器物。

铁器32件,有锄、刮刀、锛、削、锤等(图十三)。

陶器236件,品种有鼎、敦、壶、豆、钫、盘、盆、勺、瓮、罐、碗、杯、瓶、提桶、盂、小盒、纺轮等,明器多为泥质灰陶,火侯低。实用器火侯很高,质坚硬,叩之声音清脆,有的施了薄薄的黄釉,类似原始瓷器(图十四)。



 (中国文物报2016年3月8日第5版)





编辑高游


地址:曲阜市文物商店 曲阜市东华门大街一号(孔府内)
电话:0537-4712183 传真:0537-4412757
邮箱:qfwwsd@163.com 备案:鲁ICP备16008201号-1 www.qfsww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