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东华门大街一号(孔府内)
电话:0537-4712183
传真:0537-4412757
邮箱:qfwwsd@163.com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物鉴赏文物鉴赏
早期大型青铜鼎的演变
来源:  时间:2013-09-10  点击数:

  回溯自成谱系的中国青铜发展史,鼎的使用时间是青铜礼器中最长的,从夏代晚期一直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然而在不同时期鼎的形制变化也较大,有圆鼎、扁足鼎、方鼎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由小型逐步变为大型。从早期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所呈现出的成就背景释读大型青铜鼎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一、观造鼎的形状变化,揭示朝代更替发展
  商朝存在了500多年,曾五次迁都,商汤讨灭夏桀后,迁鼎于商;武王伐纣后,迁鼎于周朝,为昭明福德;以殷墟文化为代表的晚商时期,是我国青铜器铸造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时先民们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铸造工艺,制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家国重器。其中已发现商代最大的青铜圆鼎——子龙鼎;现存最大的青铜长方鼎——后母戊鼎。它们虽几经辗转或历经磨难,但是最终均入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一方一圆”对应起来,反映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感和审美观念,蕴涵着深厚且粗犷的原始张力和艺术魅力,堪称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经典佳作。
  西周建立了统一王朝,共历约275年,传十一代、十二王。至周成王时,定鼎于东都洛邑,象征着周王朝统治的正式确立,截止目前出土形制最大的西周青铜圆鼎——大盂鼎(图三)为典型代表器物。按照西周宗法等级制定严格的礼乐制度,从天子到庶民都在礼乐所规定的框架内活动,“以礼治国”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
  综观早期大型青铜鼎,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统治者的思维变化过程及社会中的政治、文化、军事等发展历程。从用鼎人的社会地位看,大型青铜鼎为权利和等级的典型代表物;从铸造鼎的形状看,圆鼎始于商早期,盛行于商后期至西汉时期;正方鼎始铸于商前期,流行于商后期,西周方鼎的两耳上下等宽,后期以附耳独具特色,春秋时期偶见兽纹方鼎;从鼎的思想内涵看,早期大型青铜鼎所形成的传统文化,以其博大胸怀,兼收并蓄,汇集了中华大地早期文明的精粹,最终达至王朝之辉煌。故此,青铜文明对后人的感召、启迪与震撼由此升华。
  二、用铸鼎的技术成就,衡量社会制度进步
  相传古代铸九鼎,象征天下九州,以承载国祀,开启了铸造青铜时代的大门。大型青铜鼎选用陶土为原料,经过陶范制模(局部阳型)、翻制外范(湿陶阴型)、制作内芯、合范浇铸、拆模整修等陶范铸造主流工艺环节。在范料中掺入砂料用以调节因气候变化而产生的陶范变形,加入草木灰则是降低收缩率,改善铸造性能,使复合铸型的使用成为可能,这是陶范铸造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后母戊鼎就是应用陶制块范整合法的范铸技术的代表物,标志着中国青铜范铸技术的成熟,充分反映先民们合理把握铸造技术的特有智慧,创造出青铜铸造史上的奇迹。
  仅以“后母戊鼎”为例,根据《中国古代冶金》一书记述,鉴于当时古代技术水平所限,即使选用最富的矿石,对于重达832.84千克的后母戊鼎而言,所用矿石当在4000千克以上,先炼成青铜料约1200千克备用,这在卜辞中称为“铸黄吕”。整体采用分铸法和多合范法铸成。口沿、腹、足浇铸一次铸成,再补铸鼎耳。鼎耳铸型由外侧范、内侧范、两个耳面范和耳内芯组成,浇口设在鼎耳朝内没有花纹的一面。这种鼎耳与口沿铸接技术在商代青铜器中实属罕见。如用殷墟小屯苗圃北地铸铜遗址所出的直径约80厘米的大型熔铜炉6座,需要上百人乃至几百人协同作战,操作技术难度可见一斑。
  从铸鼎技术归纳来看,自商代早期到西周、东周时期在分型制模、分模翻范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浑铸、纹饰压塑、机械加工。这些技术对我国以后的冶炼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中国古代青铜范铸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青铜鼎的认识更为深刻。因此,大型青铜鼎反映出早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与进步。从客观上看,造鼎过程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便造就了古代大型青铜鼎的辉煌成就。
  三、以纹饰的艺术效果,诠释早期社会文明
  在中国青铜文化史上,大型青铜鼎造型独特、纹饰繁缛、铭文丰富,达到了早期制作的最高艺术水准。归纳其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中国青铜鼎造型艺术上讲,器形对称、平衡、稳定,动静结合,体现出原始张力,彰显出在青铜铸造过程中的艺术创作理念,代表着当时社会及各阶层的艺术观念和审美取向。
  二是从中国青铜鼎装饰艺术上讲,常见以云雷纹为地,饕餮纹构成纹饰主体,让人本能地感受到一种神秘而凝重的力量,凸显奴隶主阶级雄踞社会之上的强权思想。像后母戊鼎,器腹周缘饰有浮雕式饕餮纹,代表了当时装饰技术的创新性,并一直延续至西周后期。
  三是从中国青铜鼎艺术思维层面讲,已从现实走向神幻世界,又从神权生活转向现实生活之中,是虚实结合的理想产物。
  四是从中国早期艺术发展史上讲,使用青铜铸鼎既继承了史前时代的图形艺术,又开启了文字与图案结合装饰艺术之先河。
  透过古人造鼎形状变化及刻划纹饰繁缛过程等艺术装饰,可以启发后人理解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要。由此看出奴隶主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的排场,先民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观念行为,都忠实地铸刻在青铜器的表里,这时的青铜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因此,青铜文化现象的延伸,正是方国意识与文化根基在青铜器上的展现与表达,这是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青铜文化的突出特征,在各国各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固化在本鼎”是绝无仅有的。
  四、从铸鼎的范铸发展,感悟青铜文化辉煌
  今天,随着各地田野考古工作不断发掘出土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青铜器,各学科对古代青铜器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从青铜范铸学角度看,浑铸、分铸、铸接等多种技艺并用金属工艺体系转变期,揭示中国的青铜铸造业从发生、发展到鼎盛,反映历朝历代的社会制度的变革,造就青铜器艺术与之相应的时代风貌,铭刻在各历史时期青铜器的表与里。它有助于我们去理解青铜时代先民的发明与创造,更加感悟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可贵。
  通过对早期大型青铜鼎的演变思考、技术成就提炼、艺术效果诠释,可以折射出我国早期大型青铜鼎的雄浑霸气和洋洋大观。以鼎为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显现出中国青铜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文明辉煌。
  统而观之,博物馆正以其文化的承载力梳理着历史脉络,在迈向文化建设新征程上,通过技术手段整合文物数字资源,努力发挥博物馆的文化功能,实现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址:曲阜市文物商店 曲阜市东华门大街一号(孔府内)
电话:0537-4712183 传真:0537-4412757
邮箱:qfwwsd@163.com 备案:鲁ICP备16008201号-1 www.qfsww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