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东华门大街一号(孔府内)
电话:0537-4712183
传真:0537-4412757
邮箱:qfwwsd@163.com
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物鉴赏文物鉴赏
东汉三国镜铭简体字刍议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时间:2016-03-08  点击数:


二十世纪初,陆费逵、钱玄同、陆基、黎锦煕、杨树达、胡怀琛等人开始提倡书写简体字。1930年,中研院史语所出版了刘复、李家瑞合编的《宋元以来俗字谱》。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出版了国语筹备委员会编订的《国音常用字汇》:“现在应该把它(简体字)推行,使书写处于约易。”以后多年,各种不同的著作也都纷纷推出了简体字表、简体字典。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成立了“汉字改革委员会”,经反复讨论、决策,终于形成了今天所使用的简化字。1964年公布了《简化字总表》,共收录简化字2236个。


1997年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张书岩和王铁昆等著《简化字溯源》(下称《溯源》)第6页载:“始见于秦汉的(简化字)共62字,占15.98%。”该问题的专业性很强,为免赘述,本文仅从东汉三国镜铭之视角,选出7个不同的简体字实例,详见下表与附图。

QQ截图20160308173857.png

东汉三国镜铭简体字一览表(说明:《图集》即《汉镜铭文图集》)依据这些实例,我们试作以下刍议:

图1“孙”字。《溯源》第79页:“‘孙’来源于草书。西汉史游的《急就章》中‘孫’写作‘孙’,敦煌汉简‘孫’写作‘孙’,与今天的简化字‘孙’基本相同。”本书图例之年代稍晚之,可作补充。

图2“为”字。《溯源》第81页:“‘为’来源于草书。汉代的居延简、敦煌简中已大量使用‘为’字。”本书图例之年代亦稍晚之,可作补充。

图3“盖”字。《溯源》第56页:“‘盖’来源于隶书。成熟的‘盖’字最早出现在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的碑刻北海相景君铭上。汉魏碑刻中,‘盖’比‘蓋’使用得更普遍。”依据《东汉龙虎铜镜》一书可知,十余例东汉龙虎镜铭文之‘青盖’皆为‘盖’,而非繁体之‘蓋’。本书图例之年代比《溯源》所言时间稍早,可作订正。

图4“万”字。《溯源》第81页:“‘万’的字形最早见于西周早期的‘倗万簋’,意义不明,战国时期的古印中有‘万’字,用作‘萬’。在汉印、汉碑、魏碑中,‘萬’也经常写作‘万’。”镜铭文字表明,“千秋万岁”之内容在西汉时没有简体,东汉时才开始出现,以后历朝历代比比皆是,五代十国时的四字吉语“千秋万岁”皆用简体“万”字,可谓传承有序。

图5“后”字。《溯源》第59页:“‘后’与‘後’原为两个不同的字,‘后’是君主的意思,如‘皇天后土’,又用于‘皇后’;‘後’是前後的‘後’。但先秦古籍中‘後’常假借‘后’字。如《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此处‘后’即‘後’。从西汉前期墓葬出土的文字资料中,可看出战国末至西汉前期以‘后’代‘後’的用法非常普遍。”先秦至两汉,此字多被简化使用,本文内容可作补充。此字在汉《马王堆帛书》、《开母石阙》等文献中,皆有使用。清代王澍、吴熙载、杨沂孙、吴大澂等人亦多有应用。

图6“无”字(原文反书)。《溯源》第81页:“‘无’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说文》中的奇字(战国文字)‘无’和睡虎地秦简中的‘无’字与今天的简化字极其接近。汉碑中‘无’字大量使用。”此镜主纹是东汉献帝时期流行的重列式神兽镜,对简体字自古有之可作重要补充。“无”字简体,在清代得到了钱坫、吴熙载、杨沂孙等人的广泛使用。

图7“亲”字。《溯源》第74页:“‘亲’最早见于金代韩道昭的《改并四声篇海》。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中也有‘亲’字。”此镜是三国吴大帝孙权之太元二年(公元252年)铭纪年镜。湖南出土的东汉张氏铭神兽纹镜亦见“亲”字。故而简体“亲”的出现时间,比《溯源》所言之金代要早了8个多世纪,可作订正。





QQ截图20160308194520.png



 (中国文物报2016年3月8日第7版)


编辑高游


地址:曲阜市文物商店 曲阜市东华门大街一号(孔府内)
电话:0537-4712183 传真:0537-4412757
邮箱:qfwwsd@163.com 备案:鲁ICP备16008201号-1 www.qfswwsd.com